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企业动态

把握机遇的云南抉择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浏览量:1927    发布时间:2009-12-31    
分享到:

    带着深情的眷恋,2009年厚重的足音渐行渐远;怀着热切的期许,2010年奋进的鼓点声声传来。

    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向好基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势头的关键之年,谋划和推进新一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刚刚结束的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对明年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增投资、扩消费,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建和谐,快发展、上水平,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在总结今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现了开阔的时代视野、战略性的科学思维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姿态,这是关系到云南现在和将来的又一次重要抉择。

    抉择之一:在抢抓机遇中强筋壮骨,扩大经济总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云岭大地经济社会发展亮点频现、硕果满枝,从整体上步入了加快发展的良性轨道,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经济仍取得了两位数增长的骄人业绩。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经济总量不大、人均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偏低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仍然是我们最基本的省情,是我们兴滇富民最重要的立足点。

    加快云南发展,最重要的就是抢抓机遇、用好机遇。每一次机遇的把握,都给云南带来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今年我们化危为机,一举干成了不少多年想干而未能干成的大事实事,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们始终都要紧紧抓住的第一要务和头等大事,应当成为红土高原持久高扬的主旋律。

    各种机遇客观存在,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发现、转化和把握。现实的机遇在哪里?首先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带来的重大机遇。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断强化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扶持等,为我们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二是后发优势孕育的重大机遇。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事业进步等方面的投资需求巨大,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消费需求旺盛,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三是国际金融危机蕴藏的重大机遇。金融危机既带来困难和挑战,但也带来产业结构、经济格局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

    由此可见,抓住机遇把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动摇。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首要的是进一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着力扩大内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从云南实际出发作出的必然选择。

    抉择之二:在绿色经济开发中凸显特色,再造产业强势。

    节能减排、防治污染、绿色生态、绿色食品、绿色旅游、低碳经济……当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这些高频词汇的使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理性回归,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科学追求。

    云南是一个公认的绿色资源宝库,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既顺应当今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转变的大趋势,契合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云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后劲所在。

    始终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项富有远见的大战略,而且思路越来越明晰,措施越来越有力。比如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创见,坚持不懈地开展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洱海、抚仙湖的保护创造了全国性的经验,深入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三江”流域生态建设和植被恢复,大力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实施中低产林地改造,对阳宗海砷污染事件进行严肃查处和行政问责等等。这些重要的思路和行动,体现了云南科学发展的可贵自识和高度自觉。

    在谋划和部署新一年工作之际,云南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提到新的高度、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布局中,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的导向,与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密切关联,并且倡导大力培育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明确提出了“森林云南”建设的新目标,这对于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扬优强势、建设美好家园,意义尤为深远。

    烟草、电力、能源、重化工和冶金等传统产业的优势,撑起的是云南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生物优势产业的开发,抢占的是“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绿色,理所当然是彩云之南的本色与亮色。

    抉择之三:在民族文化资源利用中形成支柱,增强竞争软实力。

    文化所彰显的,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都把增强文化及其产业的竞争力作为一大发展战略,向我们展示着跨文化强势传播的图景和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趋向。在国内,各省市你追我赶,文化领域发展红红火火。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所蕴含的巨大潜能,是创新和推动云南发展的一笔宝贵资源。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产品频频亮相国内外舞台,在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成功地塑造了民族文化大省的形象,进而开始了由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向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性转变。然而,我们对民族文化资源和优势的观照,不能局限于文化传播的一般价值的认同上,还应当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云南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视界,寻求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

    文化的内涵,首先指的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包括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壮大积极健康的社会主流舆论,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没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就没有综合实力的增强。另一方面,就是文化的产业属性,包括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健全文化市场主体等。没有文化产业的支撑,同样不能显现发展的领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出路在于改革和创新,特别是需要进一步破除观念制约和体制瓶颈。最近,云南报业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亮相市场,云南出版集团整体改企转制,云南广电网络公司整合重组,云南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强势起步等,在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是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值得强调的是,文化与经济的结合、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是云南在改革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经验,它顺应的正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

    文化大省的概念,毕竟还只是存量资源的展示和有限的开发利用;文化强省的指向,则是一种发展方式的选择和竞争实力的打造。登高望远,加快民族文化强省建设不容懈怠。

    抉择之四:在面向西南开放中赢得先机,构建跨越发展大平台。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势不可挡,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渴盼开放动力的持续劲推。

    对外开放程度和水平不高,投资环境不够优化,利用外资比例小,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不力,生产要素流动范围不大,一直是制约云南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大因素。敞开山门引凤来,迈开大步走出去,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急迫和重要。

    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大通道,是云南对外开放史上的一次重大抉择、一个了不起的里程碑。多年来,我们在不断加强与港澳台和各省区市多形式、多层次的经济合作的同时,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机遇,通过加快口岸、公路、铁路、民航、水运通道建设,推进瑞丽、河口、磨憨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举办昆交会及南亚国家商品展,实施中缅油气管道及炼化基地项目等,努力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加强与南亚和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合作,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成效。今天,云南的对外开放,正在迎来推出更大手笔的战略机遇期。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7月在滇考察时指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重要思想,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云南对外开放的内涵,为扩大云南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从新的产业和生产力布局上调整坐标,从加快形成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上找准方位,从实施国家战略和实现云南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拓宽领域、提升层次,坚持优势互补、协力共建、全面合作、互利共赢,以通道、平台、基地、窗口建设为突破口,深入研究、科学谋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面向西南开放的舞台上大有作为、大展风采。

    所有的战略目标和现实抉择,最终都落脚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上,落脚到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之上,落脚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作风、能力水平之上。新年到来之际,一个庄重的承诺在我们心中响起——

    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

(云南日报)

集团概况 集团简介 大事记 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品牌营销 媒体聚焦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业务领域 文化演艺板块 旅游板块 房地产板块
党建与文化 党建动态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乡村振兴
人力资源 校园招聘
友情链接 华侨城集团

微信订阅号“华侨城云区域集团”

视频号“创想云南”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