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企业动态

应对挑战的云南经验
作者:管理员    来源:原创    浏览量:1783    发布时间:2009-12-28    
分享到:

    2009年的世界风起云涌,这一年的云南风姿卓然。

    就是这个极不寻常之年,在云南发展史上留下了厚重而多彩的一笔。当我们从席卷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中成功突围、一个个回升向好的沉甸甸的发展指标闪亮展现在世人面前之时,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惊喜和欣慰,对一年来应对挑战所获得的深刻感知和启示,对克难攻坚积累的新鲜经验的认同和珍视,显然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上下同心、全党同力,始终胸怀大局、共渡难关;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求实效,始终保持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这是中共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委会报告中,对今年工作基本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这些经验到底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深刻内涵?如何把这些经验进一步领会好运用好?

    面对严峻的形势,最需要的是一种准确的判断力。

    形势风云变幻、矛盾错综复杂,乃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征。不期而至、持续扩散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直抵世界各个角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管是先进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无一幸免,对全球经济态势和走向的忧虑,沉沉注满世人心头。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遭遇的创痛,远远超乎我们的预料:从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我省主要工业品价格迅速下滑,停产半停产企业陡增,多数企业亏损,对外贸易急剧下滑,有效需求不足,上百万农民工返乡,年底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出现负增长,全省经济运行持续低迷,生产总值增速创下20年来的新低……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边疆多民族省份来说,这样的打击实在不堪重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必备前提。祸福总相依,穷达无定数。能够以辩证的眼光透过逆境发现机遇,善于在困局中把握走向作出决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难题,正是共产党人可贵的气度与胆略,也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能力和本领。

    越是危难之际,越离不开科学理性的思维,越是深化了我们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为应对危机和挑战,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南和坚强的思想保证。风雨之中、重压之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主动、沉着应对,紧紧扭住第一要务不动摇、加快发展不停步,坚持统筹兼顾促协调、全面发展上水平。这无疑是审时度势、符合云南实际、反映全省各族人民利益的正确决断和明智之举。

    思路决定出路。历经山重水复的攀越,栉风沐雨的彩云之南终于步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面对重大的考验,最需要的是一种坚强的执行力。

    应对危机,显示出来的是比任何时候都坚强的执行力;迎接挑战,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课堂。

    增强执行力,包含抢抓机遇的强烈意识,狠抓落实的扎实作风,务求实效的目标追求。随着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一揽子计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行,省委、省政府果断地作出了坚定信心保增长、坚持不懈保民生、坚定不移保稳定的工作部署,一系列体现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措施连连出台,全省上下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提升,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强化,项目推进和工作落实的机制在显效。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省委提出的“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深入基层一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千方百计破难题,全力以赴抓落实,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效,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化危为机、克难攻坚的行动之中,赢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信赖和称赞。

    锲而不舍,天道酬勤。坚强的执行力,带来的是丰厚的回报:全年我省争取到中央扩大内需资金、财政部代发地方债资金的力度前所未有,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左右,人均投资首次超过1万元。云岭大地上,一大批交通、能源、水利以及民生、环保、城镇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迅速启动实施,各项工作高效推进。从趋稳、转暖到向好的醒目标柱,托起的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云南——预计今年全省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均可实现预期目标,全省继续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这是省委、省政府用行动向全省各族人民交出的合格答卷。事实再次表明,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面对复杂的关系,最需要的是一种超常的创新力。

    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与发展的质量、效益,始终处在一种矛盾和博弈之中。金融危机挑战的不仅是实力,更是对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说到底,是对我们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严峻考验。

    对于发展滞后的云南来说,难题显而易见,矛盾无处不在——一方面是加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另一方面是发展的条件和能力与发达地区相比总是悬殊很大;一方面是发展速度不快,另一方面是资源依赖程度过高、经营方式粗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一方面是内需潜力很大,另一方面是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偏低、整体消费水平不高;一方面是发展标准提高,另一方面是自主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强。这些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更显突出。

    出路在于坚持正确的发展取向,创新发展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从今年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实践中,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和模式这一重大问题上,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全省上下坚持一切从云南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思路和手段,努力把扩大内需政策与云南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把短期应对措施与长期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抓住时机解决深层次问题;把扩内需、保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比如,由于近年来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有色、钢铁、化工等产业的价格均与国际市场接轨,导致我省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是工业。省委、省政府把保持工业稳定增长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着力点,采取优惠电价保产能、积极收储保价格、产品促销保市场、技术改造保质量、扶持中小保活力、烟草行业保效益的有力举措,使全省工业经济终于走出了低谷。

    山有多高,路便有多长。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云南特殊省情及其发展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在抓农业基础稳固、新型工业引领、特色产业支撑、重大项目拉动、山区综合开发、民族团结进步、基层党建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示范性经验。这些都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成果。今年我们在应对危机和挑战中的实践和经验,与云南创新发展的取向一脉相承。善于在应对危机和挑战中把中央的大政方针与云南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把发展速度与结构调整有机统一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优势资源整合利用好,把今年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巩固好,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彩云之南的发展之路必定越走越宽广。

    面对现实的难题,最需要的是一种强大的向心力。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永远是我们攻克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向心力。云南各族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再次得到升华。

    向心力源于对民生的关切。越是困难时候越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我们切身感受到,这个困难重重的年头,却是民生投入最大、群众受惠最多的年景。省委、省政府把促进就业作为保民生的重中之重,“贷免扶补”政策有效促进创业就业,近150万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加快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农村建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房补助标准,加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资金投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在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保险标准的同时,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把427万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兴边富民”行动计划不断推进,对莽人、克木人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帮扶。群众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消费需求的持续旺盛和经济的发展,社会矛盾的触点明显减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应对危机和挑战,实施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战略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始终不渝地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就拥有信心和力量的支撑,有各族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一年来活生生的经历使我们深深地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只要把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在困难和挑战中加快发展步伐、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不断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

    成绩来之不易,它是奋发进取的见证;经验弥足珍贵,它是砥砺求索的光华。在应对挑战中积累的独特的云南经验,必将成为激励我们坚定信心笃力前行的宝贵财富。我们坚信,在生机勃发的红土高原上,一定会出现源源不断的“云南创造”!

 (云南日报)

集团概况 集团简介 大事记 信息公开
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品牌营销 媒体聚焦 精彩视频 精彩图片
业务领域 文化演艺板块 旅游板块 房地产板块
党建与文化 党建动态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乡村振兴
人力资源 校园招聘
友情链接 华侨城集团

微信订阅号“华侨城云区域集团”

视频号“创想云南”

官方微博